「海报里的英雄」节目活动策划的舞美简直就是艺术的存在,赞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央视推出了一档特别节目——《海报里的英雄》。对于《海报里的英雄》这样一档具有特殊意义的节目而言,以往传统形式的舞台已不能够满足节目的需求,舞美设计师希望此次的设计在整体上不仅是完成了美术性的设计,更需要在这个整体环境中建立一种对于此次节目里独有的观演模式和表演模式。最终,舞美设计在此基础上对于访谈类的节目模式做了一些比较大的改变:
第一:整个舞台从功能性和实用性角度出发,舍弃了内场观众席将舞台空间最大化,以满足包含表演、舞蹈、情景再现,影视化拍摄以及大交响乐团的调度。
第二:场地中设计了碑林区和环屏区两个表演空间。碑林区由40根可移动的石碑立柱组成,每根立柱的两面和顶面为led,另两面是海报灯箱,可随节目使用更换内容。40根立柱可根据不同节目的使用需求随意改变组合造型和摆放位置,用于影视化和情景再现,包括根据交响乐团的需求组合成不同的场景和划分空间的功能;环屏区域为三层双面屏幕组成的环形结构。分为外环、中环、内环。中环和内环分别由25块数控升降屏幕组成。因此最终得到了一个可自由变化大小的舞台,舞台使用直径可在11米、25米和36米中随意切换。在外环和中环之间还设置了海报纪念馆展览长廊。在长廊的两侧展示着每期相关的实物海报,在展台上展示与电影和题材相关的所有道具。这样多层的环形结构不仅可以满足多视角的拍摄,还能随着人物的行动,进入环形结构的内部。从真实的场景层层进入不同时空,增加了视觉上的时空层次。而最重要的是能够将现场拍摄内容自然的带入到节目情景化的内容中去,真正的将“沉浸”的概念通过画面衔接起来,使整个场地的使用以戏剧化的手段呈现出来。
第三:在设计过程中郑博力求完成大环绕的概念。这也是舞台使用方法的另一个体现。场地中划分的两个使用空间,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背景,这就满足了现场的拍摄和使用方式不拘泥于某一个特定角度或位置,通过环形屏幕的升降变化和碑林区域的组合、划分,将情景再现和影视化的部分设置在这些环境中,配合屏幕素材的使用来满足拍摄画面不同场景、氛围和景深的需求,从而将整个录制场地的每一个位置都可以打造成表演空间。